阿爾茲海默癥,俗稱“老年癡呆”,現已成為現代社會一大健康難題。很多因素都可能導致患上老年癡呆的風險。為了預防阿爾茲海默癥,我們可以從日常生活習慣做起,拒絕阿爾茲海默癥的造訪。
◆這些人易患老年癡呆
1、單身的人
單身的人常常睡不好,與社會聯系普遍較少,孤獨感強,他們身體健康狀況更差,精神也不佳。英國倫敦大學最新研究發現,與有伴侶的人相比,單身的人患老癡的風險更高。
2、空巢老人
據統計,在臨床中接診的老年性癡呆患者中,約有一半是獨居的“空巢老人”,這或與“空巢老人”孤獨、空虛,缺乏交流導致大腦活動能力下降有關。
3、牙齒掉得多的人
研究表明,牙齒掉得多的人,更容易患老年癡呆癥。牙齒咬合頻率如果比較大,大腦的血供其實是增加的,牙齒的碰撞,可以直接刺激到大腦的神經。
◆防癡呆養成5大良好習慣
1、早起習慣
起床后馬上喝杯溫開水人體在一夜睡眠中會丟失500毫升水分,起床后需要立刻補充。而且溫開水有助提升體溫,體溫每上升1℃,人體基礎代謝也會隨之提高10%。
一周至少喝3次蔬果汁一周至少喝3次蔬菜或水果汁,能把得老年癡呆癥的風險降低75%。
每天曬15分鐘太陽適量多曬太陽能幫助人體制造維生素D,而研究表明維生素D有抗癌作用。
2、家務習慣
有研究表明,喜歡做飯的人不易得認知障礙癥,操心一天三餐對大腦就是種良性刺激。
3、日常生活習慣
盡量避開碳酸飲料、加工食品可樂等碳酸飲料及快餐等。加工食品含有大量的磷,會妨礙人體吸收鈣,不利骨骼健康。
4、運動習慣
適當出汗。運動量要以出汗為宜,幫助排出體內蓄積的毒素。
設法減重5%。健康活到百歲者的一大共同特征就是不胖,體重只要降低5%,得糖尿病和高血壓的風險就會下降。
每天步行30分鐘。有研究表明,死亡率最高的人是那些平時幾乎不走路的人,每天步行30分鐘,能促進血液循環,有助健康長壽。
5、晚飯習慣
晚飯可生吃洋蔥。洋蔥所含的硫化物能預防動脈硬化和高血壓,生吃效果更好,建議切成薄片,做成蔬菜沙拉吃。
八九點后不吃東西。脂肪在半夜2點最易蓄積,如果此時處于空腹狀態,脂肪就不易蓄積,按照一般消化時間推算,就要在晚八九點后不吃東西。